别看德国“扩张军备”的姿态越来越高调,又是放狠话宣称要打造欧洲最强的军队,又是将国防开支提升至本国GDP的5%。但它现在要核武没核武,要航母没航母。 军事发展被限制的死死的。 就连常备现役总兵力都只有18万多,单放在欧洲都排不进前五,甚至还比不过曾被自己按着头打的传统“战五渣”——法国跟波兰。 更别提这几年军队的战备率不增反降了,被爆出1/4的新兵入伍不到6个月就“跑路”。留下来的也好不到哪去,德国军队内部有40%的人都体重超标,个个都吃的膀大腰圆。 战斗力咋样不好说,但肚子里一定有酒。 此外还闹出过“拿扫帚当机枪,发射导弹结果把自家军舰炸烧焦”的“笑料”。气得德国前国防部长——古滕贝格直摇头: “简直就是政府领导下的一摊狗屎!” 那么问题来了: 昔日的“虎狼之师”是如何演变成如今的“联邦肥宅”的呢? “精良”的德国武装 二战时期,德国军队曾如猛兽一般横扫欧陆,创下了“闪击波兰、速通法国”等MVP战绩,让一些欧洲小国一度焦虑的睡不着觉。 然而时过境迁,如今的德国军队早已褪去了血液中的兽性,仿若变成了一只好吃懒做的大橘猫,还是被“阉割”之后的那种。 正如日本社会有着“昭和男儿,平成废柴”的调侃,德国军队也不遑多让,直接从当年的“钢铁雄狮”,干到了如今的“联邦肥宅”——在提升机能和体能之间,选择了提升体重。 这俩昔日的轴心国哥们儿恐怕没想到,时隔多年,他们居然在“自嘲”这块找到了共同话题。 现在的德国军队有多离谱?就拿“特别能吃苦、特别能忍耐、特别能奉献、特别能战斗”这条军队纪律来说,德国士兵们大概只做到了前四个字—— 特别能吃,哦还有,特别能喝。 据2008年德国军队的一项调查显示,40%的德军士兵超重,1/10的德军士兵属于医学意义上的肥胖;远远大于同年龄段平民的超重比例还有三分之一的士兵承认,他们从不锻炼。
更要命的是,很多都还有严重的酗酒问题。 仅2016年一年,驻阿富汗的3500多名德军就喝掉了100多万升啤酒,还没事就整什么“通宵之夜、“狂欢聚会”,甚至在总部花园里设了一个酒吧,里面免税啤酒和葡萄酒应有尽有。 在处理一些紧急情况时,北约驻阿富汗部队司令更是震惊的发现,许多下属要么醉成烂泥,要么余醉未醒,根本就找不到完全“清醒”的下属。 隔壁的驻阿美军军官来德军营地串门时,也直接被眼前的场景惊呆了,只见半个连队的德国士兵脸红的跟猴屁股一样,手里捧着酒杯,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胡言乱语,谈天论地。 不知道的还以为误入了什么军迷线下聚会。 这名美军军官不由得感慨 :“整个军营里没有负责人,更没有英雄,唯一有的就是酒精。” 某些外国士兵还目击到更让人无语的场面:明明是用来运送弹药的卡车,德国兵们从上面搬下来的却是一箱箱香肠、葡萄酒,连颗子弹的空壳都见不到。 因为库存太多,到2021年北约成员国军队撤离阿富汗时,还不忘通过民间承包商,把没喝完的2.25万升啤酒从阿富汗空运回国,比他们自己撤离阿富汗的时间都要早。 良好的伙食、算不上高的训练强度,导致德国军队里面出现了不少“大胃袋”。 遮住国旗国徽,如何辨别德军部队? 很简单,一眼望过去里面胖子最多的那个就是。
2017年底,德国《斯图加特报》披露,德国在阿的驻军已经成为了友军“眼中的酒囊饭袋”。文中披露,18至29岁年龄段的德军士兵中有40%体重严重超标,肥胖率远远超越德国平民。 肥胖频发、训练不足,德军的整体素质不免要被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。 2017年7月30日,据德国《世界报》报道称: 7月19日,一名德国国防军候补军官,在德国下 萨克森州-蒙斯特 附近地区,进行常规的徒步行军训练时,行军3公里后突然失去意识昏倒在地,随即被送往医院。 然而在医院待了10天后,这名军官还是没能挺过来,一命呜呼了。 27度的气温,轻装上阵,三公里,就这都能活活训死一名士兵, 曼施坦因 将军听完恐怕都得嘎巴一下气活过来。 素质堪忧的德军士兵 正所谓“好马配好鞍”,德军的人员配置都已经这么“优秀”了,自然也少不了旗鼓相当的武器装备吧。答案是肯定的,德军的装备确实很“拿得出手”。 自从德国加入北约后,其麾下的联邦国防军便成为了防卫中欧的主力。 但北约对在军事上接近“摆烂”状态的德国相当不满。 每次军演结束后,德国装甲师那边总得有十几辆PUMA装甲车出现故障,无法使用,可即便如此,这些装甲部队仍然将被部署到北约的联合部队之中。 这自然给北约气得够呛,多次敦促德国方面注意一点,好好履行对北约的指责。 对此,时任德国国防部长—— 埃伯哈德·佐恩 在推特上回应:“我们正在尽一切努力确保彪马装甲车再次准备就绪。”还表示联邦国防军正在就这个问题与国防工业专家联系。 结果,德国方面给出的回应是: 向北约快速反应部队部署更多的旧装甲车。
这不是德国第一次在北约闹笑话了,以前的德国军队玩的比这更抽象。 2014年9月,北约快速反应部队在挪威举行联合军演,结果德国第371装甲掷弹兵营因为装备不足,竟然在扫把上涂满黑漆,然后将其固定在拳师犬装甲车上,冒充机枪! 也就是说,现场大概140辆德军拳师犬,大都是头顶“神秘黑色机枪”参加军演的。 严谨,太严谨了。 也不知道北约盟友们知道心里作何感想: 这给我干哪来了,“魁地奇”大赛吗? 德国陆军装甲师团都这么抽象,海军自然也不遑多让,甚至当场表演了一波“导弹炸自己”。 2018年6月21日,德国的“萨克森级”导弹护卫舰F219,在训练中遭遇重大事故,一枚垂发导弹在甲板上意外爆炸,现场顿时火光冲天。 该事故导致两名德国士兵受伤,舰船甲板和舰桥被大火严重烧毁,所幸导弹的弹头部分并未殉爆,否则整个舰船都得跟着一块遭殃。 更搞笑的还在后面,该护卫舰遭遇事故后,德军并没有第一时间选择全面维修,而是用舰徽掩盖故障部位。既然看上去并无大碍,那大家就当无事发生。 直到事故发生5年后,“萨克森级”导弹护卫舰的维修零件才凑整齐。
看到这可能有“吴彦祖”要问了,德国军队频频闹出来大笑话,是因为兜里没钱装备吗? 那倒也不是。 德国的军费常年在全球范围内排名前列,比如在2017年其国防开支约为400亿美元,位居世界第八;2024年这个数据更是来到了885亿美元,位列全球第四。 但花的钱多,并不代表军队的战斗力就高。 从上面提到的种种招笑事迹中不难看出,德国的军费恐怕只有很少一部分花在了刀刃上。 “猎豹”为何变“胖橘”? 所以,德国军队为何会走到今天这一步? 二战后,作为战败国的德国被解除了武装,整个欧洲的防务都交给了美军,德军不再被允许、也不再需要保持强大的武力。 作为两次世界大战的挑起人,德国也知道自己身份特殊,不可能再走“武力致富”的老路子,于是便干脆两手一摊,什么坦克飞机导弹,都不是什么好东西,还不如埋头闷声搞工业。 尽管在加入北约后,美国曾出于增强北约整体实力的考量,多次要求德国适当提高军费预算。 但德国不吃这一套,阳奉阴违,表面附和,实际上仍闷声搞经济。 一直到俄乌冲突爆发,德国政府才大幅度增加军费,并适当扩大军队规模。 但他们很快就又遇到了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: 经济发展起来了,加上承平日久,民众们都不愿意当兵了。比如在2022年,德联拒绝服役的人数就比上一年增加了近四倍,新兵的退兵率也是直线攀升,生怕自己真有一天上战场。 而早在2011年,德国联邦政府就废除了义务兵役制,全面转向志愿兵制。 哪曾想十几年过去,居然面临了“兵源短缺”的问题。
为了扩大兵源,德国只能高价招募志愿兵入伍,等于是给大伙提供了个就业机会。 而这恰恰又埋下了隐患,来参军的人往往是为了图一份安定的工作,一旦后续训练稍微严格一点,享受着良好社会福利的德国年轻人就会直接告辞,脱下军装回归社会。 因此,当代德军被形容为“武装公务员”。 每周限制工作41小时,严格遵循朝九晚五的作息,周末需支付加班费才愿工作。 比如在2016年4月,在挪威参加为期四周的北约军事演习的德国士兵,才待了12天就离开了,理由是—— 已经超过了规定的加班时间上限,接下来全员进入强制休假。 一整个就是“养尊处优,膀大腰圆,绝不多加班”。 可想而知,在这种军队氛围中,德国士兵的整体素质会是什么档次。 据德国国防部2019年的统计数据显示,当年招募兵员素质相当一般,被国防部评估为“差强人意”;伴随而来的还有高达25%的新兵流失率,平均每4人中就有1人在6个月内退伍。 照这个趋势看,德国在2031年扩军至20.3万人的目标,恐怕是实现不了了。
此外,德国军队种种尖锐的内部问题,也是削弱战斗力的重要原因。 目前德国联邦国防军的现役总兵力约18.2万左右,另有几万人的预备役。看上去在整个欧洲都排的上号,能跟英法等老牌劲旅掰掰腕子,实则并非如此。 事实上,德国现役陆军仅约6.3万人,不仅远低于法国的十多万,也干不过英国的7.4万。 在现代国防体系中,陆军是传统且至关重要的军事力量构成,而德国明明拥有18万多的现役兵力,陆军数量却如此寒碜,那其他人都干啥去了?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,德军内的后勤文员,比陆军战兵的数量还要多——有高达8万多人,堪称“欧陆之最”,这也造就了德国军队的官僚体制极其臃肿。 这些后勤文员还挺把自己的工作当回事儿,不仅一份活儿掰成几个人来做,还从不轻易划水——他们美其名曰促进军队制度建设,实则只是忙于搞一些可有可无的荒谬规章。 比如部队射击场上沙子的颗粒度,这些文员们都能大书特书,搞出个具体规定。甚至为了防止女性机组人员“遭受羊水损伤”,还揪着德军步兵装甲车的内部构造问题不放。 举手投足间尽显“人文关怀”。 文官集团的臃肿,势必会挤压作战资源,拖慢军队节奏,从而削弱军队的战斗力。毕竟上一个把文官集团当成宝的,已经被元人的铁蹄踏得无影无踪了。
富利证券-在线配资论坛-实体配资公司-第一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